疫情下的这群青年,让我看到了祖国的未来
鱼腩  /   2020-05-18
似盗火者开拓,似燃灯者启明。





过去几个月


全社会深刻认识到
青年的责任与担当
抗击新冠肺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
“90后”“95后”青年奋战的身影无处不在
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
他们迎难而上、逆流前行
用实际行动发出掷地有声的承诺
若有战,召必回,战必胜!
 
在“美丽中国”
也有这样一群“美丽新青年”
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火热的青春
疫情之下,山高路远
并未阻隔开他们牵挂乡村孩子的心
他们用美丽的青春身体力行地
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
 



01
身处武汉心系乡村

他用网课构建疫情下的快乐学习

4月8号,武汉解封,举国上下都在为“武汉重启”、“热干面醒来了”的这一天欢欣鼓舞。
 
身在武汉家中的胡兆祥正在等待返校日期,他的手机上不断收到班里学生的问候:“胡老师,你什么时候回来啊?”
 
胡兆祥是美丽中国2018-2020的项目老师,作为武汉人,疫情之下,他并未忘记老师的职责,主动通过网课的方式坚持每天为学生授课。


他是学校里最早一批通过网课与学生建立互动学习的老师,除了语文和英语,每晚8点还要“加餐”一节素质拓展课,讲“古诗的前世今生”,教学生鉴诗和写诗;分享国家大事和防疫知识,教他们用手势舞为武汉加油,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们快乐生活和学习。

 <<< 左右滑动查看 >>>

孩子们的诗歌及家长课堂
 
网课内容丰富有趣,形式多样,很受学生喜爱。一开始他只给本校学生上课,想到附近还有其它学校和社区的学生,便主动将这些优质课程推广出去,现在他同时要给六所乡村学校的学生上课。
 
山高路远,疫情隔离了距离,却隔不开胡兆祥和孩子们对彼此更深的牵挂。

武汉封城时,孩子们嚷着要把家里的鸡和菜寄给他,他也总担心他们不适应网课教学、担心上课太久对他们的眼睛不好、担心他们宅家时间长容易和父母闹矛盾......

胡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

 
一年前,工作近四年的胡兆祥做了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决定:辞去事务所光鲜高薪的工作,前往乡村支教。
 
部门总监惊讶地问他:“你是认真的吗?”
 
爸爸忧心忡忡:“支教结束,你还能找到工作吗?”
 
妈妈支持他,却也忍不住担心:“你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,去了村里要怎么办?”
 
但胡兆祥很执着,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“农村孩子并不缺少天赋,只缺一个老师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”。他想,我何不来做这样的一个老师呢?这是我现在能想到的,更有价值的事情!

       

胡老师带孩子自己动手创建图书室

 
2018年夏天,他奔赴河源,成为一名乡村支教老师。一年多了,孩子们的成绩节节攀升,他也真的带领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 
其中,最让人敬佩的是,他在闭口不谈性的传统小山村里,力排众难,发起性教育课程,教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,了解男女生相处的界限,学会勇敢地对性侵害说不,把“性教育”从难以启齿的话题变成了一门普通科学知识,就连别的学校也准备邀请他去开课。


胡老师的性教育课堂
 
这两年经历于他而言,是一辈子都会骄傲的事,他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——支教结束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,为更多孩子带去优质教育。
 
他希望通过支教可以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,教育是个特别漫长的事情,而他做好了一生热爱并为之付出的准备
 
和胡兆祥一样,年仅22岁的宋璐琪放弃了保研机会,成为美丽中国2019-2021届项目老师,任教于云南省大理自治州巍山县五印乡五印中学。因为海拔过高,村里基本没有网络信号,远程教学根本无法开展。

学生们的家位于高海拔炎热地区

 
上不了网课,宋璐琪就和其他本地老师一起,挨门挨户地开展“送教上门,送教入户”,将乡村课堂“随地而建”。
 


宋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习题

他们去到离学校最远的龙街,克服山路的剧烈颠簸,和高海拔高温差带来的缺氧和中暑,走进60多户家庭,为学生上课、家访、辅导作业,让他们在疫情围困下仍然保留学习的热情和信心。
 
宋璐琪说,支教是她心中“白月光般的梦想”
 
这个梦想在美丽中国实现了,而她要和所有“美丽新青年”一起,让所有中国孩子,无论出身,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



02
22岁刚刚毕业的她

成了全校学生的「邢妈妈」

如果没有这次疫情,邢群现在应该已经回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露美小学,班里那7个可爱的“葫芦娃”身边,准备开启最后一学期的支教工作。

      

邢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

 
而现在,她艰难地决定提前结束支教,成为百色医院的一名医生。
 
2018年6月,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邢群放弃复旦附属医院的offer,选择前往乡村支教。2020年2月,她又提前结束支教,转身投入到抗疫工作中。
 
一月底,疫情爆发,武汉医务人员紧缺,邢群很想去武汉支援,但因为不是正式医务人员只得作罢,直到询问了多次的百色医院给她打来电话:“你快来吧,人手不够!”
 
二月初,当人们蜂拥着返乡躲避疫情,邢群却逆流而上,主动承担起医生天职,参与极其重要的检测工作。
         
邢群在工作中
 
离开朝夕相处一年半的学生,她心里万般不舍,但她相信学生们能够理解这个决定。她不仅是老师,更是一名医生,在国家需要的时候,义不容辞地承担应尽的责任,这是她给学生的最后一课,也是无比重要的一课

       

邢群写给孩子们的信

 
在学校时,作为一名老师,她也是这么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的职责的。

一年半前,只有22岁的邢群成了全校学生的“邢妈妈”。

第一个这么喊的,是自己班上的一个男孩。男孩中午睡不着觉,邢群便慢慢地揉着他的眼睛哄他睡觉。男孩喊她妈妈,班上的学生听了也要喊,还互相炫耀今天“邢妈妈”哄自己睡觉了。

       

邢群哄孩子睡觉

 
很快,全校52个孩子都多了一个“邢妈妈”。“邢妈妈”很亲切,课下和文体活动都会和他们一起玩,还跟他们学说壮语;她很有耐心,极少见到她发脾气;她很温柔,喜欢陪着他们睡午觉。
 
“邢妈妈”教学也很厉害,接手的班级连续三个学期成绩都是全镇第一。
 
她开办广播站,鼓励学生上台讲话;利用自然课堂,教他们认识和爱护身边的动植物;开展各种课外项目,比如性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财商教育、游学、电影课堂......等等。


带着孩子们开展各种课外项目


 
离别毫无预期地提前来到,她的心里既难过又纠结,同一支教团队的队友们向她保证:“还有我呢,你们班的学生我来照顾!”
 
从一个被需要的地方到另一个更被需要的地方,邢群一直在主动选择自己的责任和担当,相信她的学生们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



03
我支教时教过的学生

成了抗疫志愿者

今年18岁的杨帅是宾川县高中的一名学生。2月1号,他看到宾川县红十字会在招募抗疫志愿者,立刻报名,签请战书,成了全县最年轻的志愿者。

杨帅志愿者工作瞬间

 
量体温、搬物资、处理捐赠手续、去医院传递交接资料,他在疫情防控卡点、医院、办公室来回跑,还要跟着“押车”,行驶在悬崖峭壁边。

杨帅志愿者工作瞬间

 
有人问他疫情期间,为什么偏要在外面跑来跑去做志愿者。他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没多想,在家闲着没事,就去了。”
 
曾经带过他的支教老师可以给出更多答案。
 
2012年,杨帅在宾川县炼洞明德小学读四年级时,美丽中国2012-2014届的项目老师朱敏担任他所在班级的科学老师。
 
在朱敏的印象里,10岁的杨帅活泼积极,因为总喜欢凑到老师跟前聊天,班里一些捣蛋鬼以为他在打小报告,借机欺负他,他常常显得垂头丧气。
 
他成绩一般,数学学起来尤其吃力,朱敏便利用课后时间单独给他补习数学。成绩提升后,杨帅也慢慢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。

小时候的杨帅
 
时隔八年,杨帅依旧热情开朗,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朱老师,自己正在努力考云南大学的舞蹈专业。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,他还在帮妈妈卖橘子,给自己挣学费。
 
当年的小小少年长成如今有担当、有梦想的新青年,朱敏既骄傲又感动

如今长成小小少年的杨帅
 
因为在他身上,能发现与美丽中国支教老师们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:热忱,专注,责任,担当,梦想
 
育人,育自己”,这是美丽中国的坚持所在,更是对支教老师和孩子们诚挚的期盼和守护。
 
似盗火者开拓,似燃灯者启明
 
这正是美丽中国青年支教老师们心中理想的青年模样,有理想,有温度,有责任、有担当。
 
百余年前,梁启超先生发出“少年强则国强”的呼喊,如今青年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应答。在这种隔空应答中,一代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棒和精神的传承。




创新求变、相信可能
支教青年们为乡村孩子、学校及社区
带来了扎根生活和面向未来的教育
更发挥着长期和持续的青年影响力
奋斗着的青春最美丽
我们渴望有更多的乡村教育同路人
与这群美丽新青年同行
 
邀请您成为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月捐人


              

和美丽新青年一起,行动起来!

为祖国的未来加油!